小傑年紀快三十了,大學畢業後換過好幾份工作,每次不是與上司不合就是跟同事吵架,自從上次離職之後,已經有兩/三年的時間閒賦在家。家裡投資很多房產,所以他可以借住在爸媽買的一套公寓裡,但經濟上受到家裡的嚴格控管,有次被父親罵得很難聽,差點負氣做了傻事,才開始進行線上的心理諮商。
小傑自認聰明優秀,如果創業做生意成功的機會一定很大,無奈家裡不願意贊助創業資金。他覺得活在爸爸的陰影下,因為父親很有生意頭腦,白手起家致富,現在手中有很多房產。父親講話總是很難聽,不僅沒給過小傑任何肯定鼓勵、甚至總是有意無意貶低小傑的自信,好像家裡只能有一個英雄,那永遠是父親的角色。
家庭關係是很微妙的,在諮商室裡媽媽嫉妒青春期正在發展的女兒(自己為了婚姻兒女犧牲一輩子當家庭主婦/黃臉婆,年華逐漸老去又得不到先生的關愛,女兒卻越發日益出色,未來還有美好的幸福人生等待著⋯內心裡充滿酸甜苦澀的糾結滋味)、兒子覺得永遠比不上成功的父親(尤其是越有成就的父親越會讓同性的兒子有壓力,覺得永遠都達不到期望、更不可能超越父親的成就)、活在手足的陰影之下(從小到大不斷被與某個成績好、優秀的兄弟姐妹做比較,幾乎沒有自我認同)⋯這些都是常見的課題。
很多時候,我靜靜聽著小傑回憶從小到大、幾次被父親嚴重批評而造成的傷害,看著他擺盪在一下子覺得自己聰明絕頂、注定要開創出一番大事業⋯過沒多久,又會突然落入自嘲像糞坑裡的石頭一樣又臭又不值的極端當中。小傑對自己的評價非常薄弱又很敏感,很在意別人的看法又經常覺得別人都瞧不起他。就這樣,小傑活在很嚴厲的自我批判當中,他把父親對自己的批判內化,就算已經不與父母同住,肩膀上還是像坐著一個冷酷嚴格的法官,不斷對自我做出苛刻的批評與攻擊,更不要說對於他人/人際關係充滿負面的看法,認為別人不是刻意針對他、羞辱他,就是忽略他、排擠他⋯
小傑的內心裡是多麼希望可以得到父親的愛與肯定、融入周圍的朋友團體之中,卻過著如此孤單、空虛又憤世嫉俗的生活。
小傑的案例其實是很多人的寫照,內心這個強大、嚴厲自我批判的聲音,如影隨形跟著一輩子,不斷在自我攻擊,就算有心振作、想要努力邁出第一步創造正向的改變,沒跨出幾步很快就被打回原形,再多的自信、精力都被內耗到消磨殆盡,更不要說遇到一點點小挫折打擊就覺得自慚形穢,好像全世界都在等著看他失敗。
治療師的主要任務,很多時候是在重塑個案的內在父母,透過治療師慈悲、溫暖關愛、不帶批判的態度,讓個案能夠在潛移默化之中,吸收內化這樣的態度用在自己身上,學會客觀、平衡、自信地看待自己,了解到過去把父親的看法過度放大了重要性,自我認同被嚴重扭曲了;而治療師提供的不同觀點,打破了原來僵固狹隘的內心世界⋯原來在與人的關係當中不是只能夠拼命追求認同,而是單純做自己就可以體會到被接受、被尊重、被肯定這麼滋養的關係。
當然這個過程需要時間慢慢地累積,尤其是小傑剛開始一定會對治療師投射像父親一樣權威的角色,臆測治療師內心裡也對他充滿了批判,光是建立彼此可以互相信任、敞開來溝通、冒險說出內心真實的感受⋯就很可能要花上一/兩年的時間,然而一但這種正面的關係模式建立了,小傑不但可以用在與自己的關係上,也可以學著移植到外面的世界當中。當我與小傑都覺得他已經學會用一種跟過去完全不一樣的品質對待自己:溫柔、寬容、肯定與自信,就慢慢達成協議結束了諮商。雖然現實生活裡,小傑還無法完全擺脫對家裡經濟的依賴,但是當父親又批判貶抑他時,他不會完全失去對自己的客觀評價,反而可以理性的與父親溝通,這是小傑以前完全不可能做到的。讓他訝異的是,雖然父親嘴巴沒說,但對於小傑可以自信、理直氣順地表達自己,父親好像有種另眼相看的感覺、態度也軟化了不少⋯不僅如此,小傑與兄弟姊妹還有身邊幾位好友的關係也逐漸在改變,不再覺得自己一定給別人很多好處才會讓人喜歡他,而是真正享受與對方平等交流、可以敞開地分享感覺或意見、一起從事喜歡做的事。
我很珍惜也很享受與小傑諮商的時光,雖然也有很艱辛的時刻:有時覺得個案是進一步退三步、抱怨治療看不到效果;或是對我充滿投射,需要花很多時間力氣慢慢釐清他心中“覺得”我的想法,與讓他聆聽並確認“我心中真正的想法或感受”。當我們最後說再見的時候,我知道他未來還是會遇到很多困難打擊,但我也知道他會記得用愛與寬容的態度善待自己,繼續樂觀正面地看待這個世界。
備註:為保護個案隱私,所有可能指認出個案真實身份的細節都已經過隱匿調整,包含姓名、性別、年紀、職業、身心症狀等。文章絕無影射任何人,如發現有雷同的地方,純屬巧合。
claire最新出版的書籍”失去之後“可按此購買
博客來:http://bit.ly/2Hs45XT (有電子書版本可下載)
時報悅讀網:http://bit.ly/2tBvm8i
Commentaires